上周末中國公布的最新經濟指標顯示的情況令人喜憂參半,這加劇了有關中國政府還能推出哪些政策以提振經濟的討論。雖然中國央行在上周四降息,但很多人在想中國可能需要推出規模更大的刺激措施。筆者認為,中國確實有必要推出刺激政策,但這里所談的刺激政策和中國政府或其批評者心里所想的并不一樣。
Color China Photo/Associated Press戶籍制度仍使大多數農民工無法永久遷移至城鎮地區。中國政府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否推出新的刺激政策,是因為這一政策將成為15年來第三個大規模刺激措施。前兩次刺激措施產生的結果并不相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推出的刺激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當時迅速開始在內陸地區興建基礎設施,并著手實施結構性改革,這些改革提高了生產力。相比之下,2008年推出的4萬億人民幣(約合6,300億美元)一攬子刺激措施卻使得信貸規模超出了可持續增長水平,加劇了通貨膨脹,吹大了房地產泡沫。
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試著推出另一輪類似2008年那樣的刺激措施。那些看空中國的人已開始抨擊這些政策。政府官員正在加快審批新的大型項目,而批評人士稱這些項目幾乎沒有興建的必要,可以支持這種批評觀點的一個例子是,中國政府近期審批通過了廣東省一個100億美元的鋼鐵項目,而眼下鋼鐵行業正飽受產能過剩之苦。近期的媒體報道也顯示,信貸激增的現象又開始出現。
批評者說,這些舉措僅僅刺激了投資,而眼下中國需要的是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方式。然而,這種批評是建立在那種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存在失衡的普遍看法之上的。這一看法認為,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太低,而投資的占比則太高,接近50%。
相關閱讀圖解凈利差收窄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中國領導層更替 投資者或可從中獲益
專題:中國新經濟刺激計劃但由于這種批評假設的前提有誤,因此其給出的建議也就難言正確。我們關注的不應該是消費在經濟中的占比,而應該是消費能否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實現可持續增長。就這一點而言,中國的表現不錯。20年來,高投資率加上經濟的高增長率實際上使得中國的家庭消費一直在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這一消費的可持續增長性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是最高的。
所以,中國的消費絕對沒有受到抑制,因此中國政府也不應盡全力人為拉高消費增長。未來20年中國經濟可能會以6%至7%的年均幅度增長。如果這種增長能夠具有更高的質量(即效率更高,在環境承載力方面能夠更加可持續,且更注重公平),那么消費就能夠繼續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此外,中國的勞動力大軍正在萎縮,工資年均增速達到15%,這意味著中國備受贊譽的工人隊伍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更具規模的消費群體。
這并不是說中國政府通過增加信貸供應來拉高經濟增長速度的做法(就像2008年那樣)是對的。上面提到的勞動力變化趨勢也表明,中國政府不用再像過去那樣如此擔心就業問題。為新建豪宅提供毫無意義的貸款不會幫助任何人。相反,這可能會讓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泡沫死灰復燃。
相反,中國應當有選擇地側重于結構性改革,并通過相關支出來支持這些改革。1997年之后,中國采取了這一策略,從而富有成效地改善了長期需求。
這一次,中國在長期內需要做的是提高經濟效率和生活標準。因此存在兩個具有戰略意義的主題,一個是釋放民營部門被壓抑的潛力,一個是允許城鎮化加快速度。
1997年之后的改革、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做的準備工作造就了一個富有競爭力的經濟體,這不假,但這主要是針對民營部門來說的。國有企業仍然沒有壓力,賺著壟斷利潤。某些活動即便不具備真正的國家戰略意義,也還是專門留給政府來做。現在是解除監管壁壘、解除融資和土地準入限制的時候了。正是這些限制,實質上使得民營企業很難、甚至是不能在這些領域從事活動。
從這個角度來說,最近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的政策(即“溫州試點”)方向是正確的。但要通過去監管化解決根本問題,而不只是提供暫時的財務援助,才會為民間投資形成持續的鼓勵。
接下來,北京可以在城鎮化方面有所作為。這是中國增長最長久的趨勢之一,但戶籍制度仍使大多數農民工無法永久遷移至城鎮地區。通過解除這些限制,政府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刺激消費。這樣還會縮小收入差距,因為城鎮家庭收入比農村家庭高出了兩倍還多──按國際標準衡量,這已經到了極端水平。
北京還應當強化城鎮土地管理,使商業活動和房地產開發的選址合理化。如果要發動一場更加宏大的城鎮化行動,就要推出更多保障房項目,并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體系提供財政支持,使之可以隨著人員的轉移而轉移,而不至于對勞動力的流動形成阻礙。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增長速度相當驚人,但現在它需要通過進一步努力讓民眾擺脫貧困。在不必按下“內需”等按鈕的情況下,上述一系列改革已經有可能將中國迅速送入可持續增長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