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脅確是真有
說微信對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沒影響那不是真話,因為影響擺在那里,運營商訴苦了,騰訊自己也承認。但能說清楚這種威脅根本原因的人并不多,這其中涉及一個名詞——“心跳”。
人們常說:玩的就是心跳!但在運營商而言卻不是這樣,他們怕的就是“心跳”。這是怎么回事?因為“心跳”一詞在運營商有專門的技術解釋,聽我慢慢道來。
從技術上講,類似微信這樣“永遠在線”的應用,會不斷向運營商網絡發出“心跳”,這些“心跳”本身沒有任何流量(我理解就是不斷探測與確認),但是會占用運營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過快過多,就會導致運營商的網絡出現問題,甚至癱瘓。
一些移動終端的應用會每隔3至5分鐘發送“心跳”(即控制信令)。一旦信令信道發生擁塞,就會引起“雪崩效應”,這些終端會不斷地重試連接,即“信令風暴”,導致信令信道更加擁塞,最終癱瘓。運營商最最最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問題中的問題是,運營商叫苦不迭的事有點兒復雜,他們說微信搶了他們話音及短信業務量,但卻沒讓一般人明白另一個道理:這些“心跳”占了不少信令資源,但未產生多少數據流量。據了解,中移動方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
二、雙方打不起來
按三大運營商的說法,他們肯定吃虧了。但是讓不少人吃驚的是,本來相對強勢的運營商們卻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不會與騰訊對立,而騰訊也順水推舟的說不對立且可以溝通。
實際上,且不論運營商們曾經也推出過“飛信”等類似于簡版微信的應用,就目前微信及其他移動應用所帶來的上網消費潮流看,這本來是運營商所盼望的數據流量增長的大好格局,所以直接打壓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就顯得說不過去。
反過來想,如果微信及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沒那么火熱,普及得沒那么快,沒那么多人整天用手機或平板掛在網上,那么也就沒有足夠多的人用智能終端上網,那么運營商的數據消費也起不來。從這一角度看,運營商不僅不應該指責騰訊及新浪,甚至應該感謝他們。
當然,從馬化騰的表態看,他也表現得越來越成熟(至少比3Q大戰及之前公開表態時水平要高)。在這種時候,表現出合作的姿態遠比表現出強硬要聰明得多。當今世界,即使你很強大很有錢,也要表現得相對低調與謙遜一些。
所以,那些坐在山上想觀運營商與騰訊等互聯網公司“虎斗”的眾多媒體及圍觀人士,他們的希望或許要落空,因為雖然他們有觀戰之心,但當事人卻無開戰之意。此時,反倒讓外界感覺媒體更多表現出的是“唯恐天下不亂”,或者很希望出點新聞,并在邊上喊上兩聲:你看吧!某某某“攤上事啦!攤上大事啦!”
三、微信成為推手
但威脅終歸是威脅,中國移動去年年報收入出現小幅下滑是不爭的實事,運營商普遍感到壓力也是不爭的實事。正當他們看到雙方打不起來,又覺得運營商們似乎無可奈何之際,相關信息卻使得微信“威脅論”反過來成了促進運營商加速4G建設的有力武器。
此話怎講?且看《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除了運營商將采用新的“永遠在線方案”(一個手機上多個應用共用信令)之外,中移動還認為他們的4G網絡能很好地解決信令占用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或許微信還能反過來推動中移動4G的發展。
這樣,微信“威脅論”一下子成為電信運營商加快4G建設的利器,邏輯如下:第一,微信等應用發展確實影響了運營商語音及短信業務;第二,微信等應用很普及,不能簡單掐斷,會影響用戶體驗;第三,微信的最大威脅是占用了許多信念資源,卻產生了很低的數據流量;第四,根本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加快4G建設,這一方案兩全其美。這些理由交給上面,合情合理,且符合科技潮流,實在是妙!
實際上,至少中國移動已經開始做夢:目前中移動用戶的人均數據流量約100M,月人均數據消費額約20元;如果建成4G,那么人均數據流量將達2G,收入自然就成倍增長。
看看!之前表面看起來“威脅”運營商業務的微信,搖身一變,成了運營商加大4G建設力度的有力武器,且理由充分合理,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全都聽起來很上路,建設價值很高,建設前景很美。
你說,3G才用沒多長時間,4G就要來了?是的,國外許多地區已經在商用4G,我們的步子不算快!你說,建設4G的投入成本賺得回來嗎?運營商似乎都認為那從來都是將來的事。你問誰對這個最起勁?我看最開始當然是中國移動最起勁,后來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也不得不隨之跟上。(